1956年夏季,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首次提出“人工智能”的概念,目的就是让机器也能像人一样思考,富有智慧,造福人类的生产生活。那一刻起,人工智能这门新兴科学正式诞生。
“人工智能”术语第一次出现至今,已经发展了60多年,期间出现了多次里程碑事件。
从IBM“深蓝”电脑击败人类世界国际象棋冠军,到谷歌AlphaGo完胜李世石、柯洁;从语音智能助手遍地普及,到AI语音识别能力首次超过人类;从汽车智能自动驾驶,到人工智能改善癌症诊断疗法......
人工智能已经从遥不可及的高科技,开始慢慢走进并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。
毫无疑问,移动互联网之后,人工智能将成为最大的风口,并引领的科技行业未来。
前不久国务院印发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规划要求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人工智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。
随着全球首款AI处理器——麒麟970的发布,前所未有地拉近了我们和人工智能的距离,60多年以来,人类从未和人工智能如此“亲密接触”。
在此之前,做到民用、商业化的人工智能产品,只有人工智能音箱。亚马逊、谷歌、阿里、小米、苹果等厂商,纷纷布局并推出了相关产品。
但目前从其交互方式来看,还局限于“你问我答”的方式,而且均为云端AI,并非真正上的终端AI。使用场景主要针对智能家居,并未和大家日常接触最多的智能手机,形成有效联动。体验上,依然是割裂的。
而智能手机作为目前最普及的个人计算平台,势必会成为每个人手中最重要、最方便的智慧终端,做人工智能普及第一步的先行者。
9月2日,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正式在IFA2017大展上发布了麒麟970处理器。他表示,这是全球首款内置独立NPU(神经网络单元)的智能手机AI计算平台,并将首发搭载于10月16日在德国慕尼黑发布的新旗舰Mate 10上。
作为世界上首款AI芯片,麒麟970率先提出了“A new brain in your mobile”,将AI理念引入华为手机。通俗来讲,它就像一个“大脑”,放到了智慧终端里。
华为表示,早在2012年之前,就开始考虑智慧终端该有一颗什么样的“大脑”,会干什么、学什么、如何思考,并做了各种相关科学研究和应用尝试。
经过多年研发,麒麟970在前代产品的成果上,加入了业界首个用于神经元计算的独立处理单元NPU,并且和CPU、GPU、DSP组成了创新的HiAI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。
其中,NPU(神经网络单元)是麒麟970的核心。华为表示,在HiAI架构下,其AI新能密度远超传统的CPU、GPU,耗能更少更高效。
比如,在16位浮点数运算时,麒麟970的NPU运算能力达到了1.92 TFLOPs。此外,在它的加成下,同样是四个A73 CPU核心,在处理同样的AI应用任务时,新的异构计算架构拥有大约50倍的能效、25倍的性能提升。
最直接的体现是,理论上拍摄1000张照片仅消耗手机0.19%的电量(4000mAh容量)。而在图像识别速度上,麒麟970可达到约2000张/分钟。作为对比,三星S8使用CPU每分钟处理仅95张,而苹果iPhone 7 Plus同时使用CPU、GPU,每分钟也只达到487张。
这就意味着,在一些特定AI场景下,内置NPU的麒麟970,要比单纯的CPU,或者CPU+GPU快得多,也更加省电。很多应用场景,比如实时演算、低功耗AR,直接在手机端就能完成。
举个例子,以往你向iPhone上语音助手Siri问一句话,它会先将结果反馈给云端,计算后再把结果反馈给用户。而麒麟970可以借助NPU,在手机端就能完成计算,释放云侧的计算压力,通过终端和云的协作,效率大大提升。这种体验,是纯云侧AI终端无法比拟的。
这也就是余承东所说的,端侧智能(On-Device AI)加云智能(Cloud AI),实现移动智能(Mobile AI)。
在日常生活中,个体智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群体智慧的有力支持,人工智能也一样,需要“芯”“端”“云”协同,才能发挥最大效用。
最终目的,是不仅让手机听懂、看懂、对话,甚至将以人类的思考方式来理解人类诉求,让用户快速、精准的获取信息和服务。
余承东预测,未来的智能手机将成为真正的智慧手机,到2025年超过90%的智能终端用户将从个性化、智慧化的智能个人助理服务中获益。而搭载麒麟970的华为Mate 10,将迈出智慧手机时代的第一步。
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关键词: 华为手机智慧手机